喧嚣中的静谧:郑州北大清真寺
文/郑子蒙
站在人民路-商城路的过街天桥上,向西南方向望去,既能看到天主教堂屋顶的十字架,也能看到回族住宅楼顶的伊斯兰圆顶,还能望见二七塔上的中式琉璃瓦……这些混搭在一起的建筑元素,更加印证了郑州包容、多元的城市性格。
沿着商城路向东走个七八百米,路北就是清真寺街,而郑州北大清真寺就在这条小街道上。与深山藏古刹不同,在这片热闹的老城区里,竟也有如此清静之地,可谓喧嚣中的静谧。
郑州清真寺是城区内为数不多的老建筑之一。因地处北大街,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,北大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、规模最大的清真寺。据寺内一尊清乾隆石碑记载,此寺在明代(也有一说,始于元末明初)就已形成规模,经历代扩建修葺,才形成今天的规模。
以下一组照片为笔者摄于2013年3月
清真寺庭院内,喧嚣闹市中的一片静谧。中式建筑与伊斯兰文化精妙结合,相得益彰。
耸立的寺塔叫班克楼,原先是清晨由宣礼员叫穆民做礼拜的建筑。现有钟表,按时间礼拜,不再宣礼。
春至望月楼。望月楼又名唤醒楼,是伊斯兰教寺院中特有的建筑,为阿訇观月、斋戒之用。
清真寺的主体建筑——大殿。四座殿宇前后相连,组合一处,可容纳500多人同时做礼拜。殿内有光绪年间所置阿拉伯文横匾。
讲堂内,一位年轻的小哈里发在刻苦研读。他说,他要努力去黎巴嫩学习阿拉伯语。
泛黄的经文,传递着坚定、纯真的信仰。
郑州伊斯兰教随回族人口的出现而传入
据考,公元7世纪初的唐代,管城已是两京(长安、洛阳)通往沿海各地的水陆码头,一些过往的阿拉伯使节和商人,或寄寓或留居,成了当今郑州回族的最早来源。
唐代宗宝应元年(762年) ,兵马副帅仆固怀恩极其所率军队在安史之乱平息后,留驻汴洛黄河两岸。据史家考证,仆固怀恩是一位“勇敢善战的穆斯林人”,他所率领的军队,主要是回纥、南蛮和大食人,这部分人也成为郑州回族的来源之一。
唐中和四年(884年),李克用奉命率兵五万进剿黄巢起义军,其大本营就设在郑州。后来又有一些回族因经商或从军等原因逐渐在郑州城乡定居下来,明代郑州城内的“回回巷”(今管城回族区清真寺街一带),已是回族群处的地方。同时清真寺作为伊斯兰教传教和活动的场所也陆续兴建起来。
郑州北大清真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
寺内望月楼、礼拜殿、讲堂、水房等中国清真寺基本建筑形式俱全,布局严整,石雕、砖雕、木雕、彩绘精美,望月楼等建筑典雅古朴,是中国内地伊斯兰教建筑重要代表。
建筑风格为中国传统殿宇、亭、阁、影壁、牌坊等砖木建筑,与其它宗教建筑不同的是,清真寺建筑只覆绿色琉璃瓦,装饰也以花草为主,不用人物和动物。
2016年5月,俞一行就来到郑州北大清真寺进行调研考察。礼拜殿前,俞脱下鞋子,与清真寺刘宝琦阿訇一起步入殿内,认真查看情况,详细询问清真寺历史、日常管理和宗教活动开展情况。
后记
在郑州上学的小伙伴,可能班里都会有那么一两个回族同学。作为老郑州,应该都会有那么一两个回族朋友。
此外,曾经的河南省长李成玉是回族,现任的郑州市长马懿和管城区长虎强是回族,央视著名郑州籍主持人海霞、沙桐,也都是回族。
还有哪些与郑州有关的名人也是回族呢?留言区见吧!
本篇部分文字摘自:阎铁成《重读郑州》,科学出版社,2015年版
长按识别以上二维码,关注本公众号
非营销原创,望尊重版权
转载请注明出处及微信号
作者简介:
郑子蒙,80后,生于郑州唐子巷。学过政治学、做过媒体人,当过帝都某些知名媒体不知名小编,现回乡定居,于民企谋生。关注城市文化传承、经济发展与公民社会构建。
也欢迎更多土生土长的老郑州加作者本人微信,增进认同,凝聚共识,发现历史,寻找未来!
更多文章: